編者按
2019年6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河池是廣西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一年來,河池廣大干部群眾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櫛風沐雨,胼手胝足,鏖戰脫貧,掀起向黃文秀同志學習的熱潮,脫貧攻堅戰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時值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一周年之際,按照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統一部署,河池日報社從6月26日起,在頭條河池開設“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先進事跡重要指示精神 踐行共產黨員初心使命 奮力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專欄,大力宣傳一年來全市各地各部門牢記囑托,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的生動實踐,激勵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同志見賢思齊、奮發作為,以昂揚斗志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共圓小康夢想。敬請關注。
2019年7月5日,都安瑤族自治縣拉烈鎮地平村第一書記黃景教在觀看央視《時代楷模發布廳》節目黃文秀的先進事跡后,在微信朋友圈感悟:“深刻反思,學習楷模。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2019年12月26日,黃景教帶領干部入戶為貧困群眾修繕穩固住房,晚上返回村部途中不幸發生車禍,由于傷勢過重搶救無效因公犧牲,年僅49歲。
6月10日,自治區黨委追授黃景教同志“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并號召全區廣大黨員干部掀起向黃景教同志學習的熱潮。

黃景教生前工作照。
半年過去,本報記者再次來到地平村,沿著黃景教生活、工作過的足跡,傾聽他的扶貧故事,再次感受他為脫貧攻堅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懷。
雖然已辭世大半年,但地平村弄仁隊70歲的袁昌法依然經常夢見黃景教。每次夢中驚醒,袁昌法不愿相信“親人”真的走了:“他只是下隊還沒回來而已。”
在袁昌法的心中,黃景教勝似親人。身患多年關節炎的袁昌法原住在不通公路的弄費屯,54歲才成家。禍不單行的是,在1對兒女尚且年幼時,妻子又不幸離世。“誰幫我搬遷出去,誰就是我的親人。”袁昌法曾發誓。
2016年2月,黃景教到地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為了幫助袁昌法搬出大山,黃景教不僅為他申請到3.6萬元的危房改造資金,還在弄仁隊路邊為他建了一間60平方米磚混房子,并捐助了2100元的建房補助。建房過程中,黃景教還不時拎著肉、米前來幫忙。搬遷那天,正值袁昌法的兒子生病,黃景教親自背著小孩爬了2個小時的山路回到新居。

黃景教諸多的駐村筆記。
把黃景教當親人的,遠不止袁昌法1人。自到地平村駐村扶貧近4年來,黃景教每家每戶至少走訪過4次,對每戶貧困戶家庭情況了如指掌,并結下魚水情誼。
“早知如此,我寧愿繼續風吹雨淋,也不要你來回奔波為我加固修繕老屋。”今年清明節,弄費隊71歲的盧治柏趕了幾十公里的山路,特地到黃景教墳前祭拜,悔恨的老淚奪眶而出。
此前,盧治柏一家因為住房不達標,一直未能脫貧。為了趕上脫貧“末班車”,讓盧治柏一家順利脫貧,黃景教決定組成一支9人的義務工作隊,義務為盧治柏修建加固老房子。
“咱們村住房穩固率已經達到99%,超過了扶貧驗收標準,就只剩下這一戶,明年再做也不要緊的。”曾有村委班子如此勸說黃景教。
“危房不能住人,不能光以考核來考慮工作。脫貧攻堅怎么能落下一戶一人!”黃景教不依。

黃景教生前駐村宿舍。
去年12月26日,黃景教率隊為盧治柏老屋做最后的修繕工作。本可以早點收工,但黃景教認為屋內的門窗等部位尚需加固,堅持加班干到當晚20時許才返程。最后因為天黑路滑車子墜落15米懸崖造成了悲劇。
“自他決定下村扶貧那天,我就知道,他往后的‘家’在地平村。”2016年2月,黃景教調任地平村駐村第一書記次日,他就淚別尚處月子中的妻子石彩田,背起行李扎進了大山中。
這一“扎”就扎了近4年。多少次,黃景教屢過家門而不入,因為,他把村部當成了真正的“家”;多少次,黃景教匆匆掛斷了家人的電話,只因他不是在扶貧,就是在扶貧的路上……
“他的拼勁,我們自愧不如。”同為扶貧戰線戰友,都安瑤族自治縣供銷聯社主任藍啟富,對黃景教充滿敬佩。此前,黃景教連任了縣供銷聯社的12年辦公室主任,單位大小事都離不開他的協調。即使下隊扶貧,他仍“一心兩用”,為單位的發展出謀劃策,“他只要工作稍微懈怠一點,估計就不會英年早逝,但這不是他的風格,他也做不到。”
“黃書記是地平村的好公仆,也是地平人的好兒子。我們失去了一位好戰友。”拉烈鎮書記韋曉說,地平村原先基層黨組織渙散,脫貧攻堅動力不足。自黃景教到來后,他狠抓基層黨建,并沉下身心干實事、大事,先后幫村里落實了30萬元修建村級綜合服務中心等項目,力促28戶140余人實現脫貧,地平村2019年底的貧困發生率降為2.47%,達到了整村脫貧標準,“地平能脫貧,黃書記功不可沒。”
如今,地平脫貧,收兵之際,黃景教卻倒下了——不,他沒有離開,只是下隊還沒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