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天前,袁廷飛在妻子的陪伴下,再次來到南寧一家醫院復查,他不僅能站起來了,還能慢慢走幾步。
過去13年,袁廷飛一直與輪椅為伴,幾度悲觀失望,是黃景教給予他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
袁廷飛是都安瑤族自治縣拉烈鎮地平村弄費屯村民,也是地平村第一書記黃景教的結對幫扶貧困戶。
13年前,袁廷飛因雙膝關節炎等癥狀,多方求醫無效,只能與輪椅為伴。家中尚有3個孩子,最大的僅7歲,一家5口生活重擔全壓在體弱的妻子身上。殘酷的現實曾讓袁廷飛一度拒絕治療。
2016年2月,黃景教剛到地平村,就夜訪袁廷飛。兩人像兄弟般經常親切交談,灰心喪氣的袁廷飛重燃了生活的自信,“一定要站起來”成為他們共同的目標。
“黃書記到地平駐村沒多久,就背著我到縣醫院檢查。”袁廷飛回憶,“不僅如此,他還先后多次親自帶我到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檢查,我不用出任何費用。”
檢查結果令人擔憂,袁廷飛存在雙膝關節內外側半月板不同程度損傷等5種癥狀,醫院給的處方是只能通過西藥緩解疼痛。袁廷飛藥費開支每月近千元,一旦停止用藥,雙腳就痛得愈加厲害,不僅如此,長期服藥還讓他的記憶力越來越差。
西藥難以治愈袁廷飛的關節炎,黃景教就嘗試著用中藥,四處打聽“偏方”。過不了多久,黃景教背著裝滿草藥的竹筐,大汗淋漓地走進袁廷飛家中,“試試這個吧!中午泡腳一小時,晚上藥包敷關節。”
從那時起,袁廷飛每天堅持敷藥,黃景教堅持每月送藥,從未間斷。問起價錢,黃景教只字不提,只交代袁廷飛好好用藥。
“有一次雨天,黃書記到我家時,額頭有傷口在流血,后來才得知是為我采藥摔破的。”
“我的藥從來不會間斷,黃書記都按時送來。”
“他那么忙,但每個月都要到我這里。”
“我的病他都那么上心,為什么自己的病他卻不在意呢?”
2019年12月26日中午,黃景教出事前幾個小時,他還專門到袁廷飛家中,拉開后備箱,從車上扛出3個透明防水的大袋子,然后直往家中右側的小房間。
“這次帶來的草藥還沒干透,加上這幾天是陰雨天氣,你要記得偶爾翻一翻。”黃景教的動作熟練、自然,他把已磨成粉狀的3袋草藥,分類倒到簸箕和竹籃里,邊捋開邊對袁廷飛說:“這藥對你的病情有幫助,你一定要堅持使用,用完了,你就打電話告訴我,這次的藥量應該夠半個月了。”
“26號他只在我家呆了一下,因為還要忙著去幫助人家修繕房子。”袁廷飛側臉悄悄地抹了抹眼淚,“原本還想起身送行,但黃書記拍了拍我的肩膀,示意我好好休息,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
“前幾個月,黃書記為我送草藥后,在我家服用了幾片藥物。我問他怎么了,他答只是小感冒,不礙事。后來我才知道是他膽囊結石的藥,這種病呼吸都疼。”袁廷飛聲音低沉。
袁廷飛的母親泣不成聲:“黃書記就是我們的親人,他不僅上山采藥,親自熬藥,還買來大浴缸讓廷飛專門泡藥浴。我兒子僵硬疼痛的雙腿現在已能逐漸站立,而我最親的黃書記卻走了……”
黃景教辭世后,旁人在整理他辦公桌時,除了桌面上擺放著整齊的12本駐村日記和第一書記專用資料盒外,他的抽屜里還放著未服完的血栓通膠囊和利膽排石片。
“對于貧困戶的病,黃景教親力親為,疼在心上;對于自己的病,他卻不許聲張,能扛則扛。”地平村黨支部書記盧森康說,2019年8月,黃書記說頭暈,肚子痛,吃不下飯。后來被檢查出患有膽囊結石和腦血栓,醫生建議他去省級醫院再復查,他說自己先吃點藥,能扛得住,扶貧工作不能掉鏈子。
直到出事那天,黃景教都沒有去過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