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地平村養牛場的牛叫聲,打破了山間寧靜。
新年伊始,盧海林比往常來得更早,作為養牛場管理員,他不敢絲毫怠慢,他務必要把21頭肉牛養大養肥,給黃書記一個交代。今年4月,第一批10頭肉牛順利出欄時,盧海林眼泛淚水朝著黃景教出事的方向說道:黃書記,您帶來的牛造福大眾了。
貧困戶盧海林在地平養牛場喂牛。
2019年12月26日21時許,都安瑤族自治縣拉烈鎮地平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景教因家訪貧困戶返程途中,發生車禍不幸離世。貧困戶盧海林始終不肯相信,當日清晨還鼓勵他要好好干的黃書記,現已與他陰陽兩隔。
一提到黃景教辭世,盧海林不斷抹眼淚。“這個養牛場是黃書記大力發展的產業,我要好好工作,把牛養好,為整村脫貧添力,以告慰黃書記在天之靈。”
“地平不脫貧,堅決不離開。”黃景教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
2019年8月30日黃景教在村級牛場察看牛犢生長情況。
2016年2月,黃景教被組織安排到貧困發生率為45.23%的拉烈鎮地平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當時村部連睡覺的床鋪都沒有,他只能暫住在村委副主任韋敏家中。
報道當天,他立即要求村干做向導,開始走村串戶。1個月不到,他就走遍地平村所轄的11個村民小組221戶,了解群眾最需要什么,村兩委最急解決什么。
唯有發展產業,才能解決群眾的就業、收入問題!而地平“地無三分平”,缺土缺水嚴重,且交通不便,如何才能發展產業?
黃景教“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燒”向了當時推行種植的核桃產業,并親自邀請自治區農科院專家到山里,手把手培訓群眾科學管護1079畝核桃樹。
2018年12月20日黃景教聯系社會愛心企業資助5戶貧困戶。
核桃生產周期長、見效慢,還能發展什么產業?2016年6月,黃景教動員加弄、加忙、地平等6個村組的群眾組建了養雞場,并購進1200余只雞苗。然而,這次他遭到了群眾的痛罵,原因是這批雞苗一夜之間僅存活100余只。
“雞苗經長途運輸,抵抗力差,夏天天熱加上被雨水浸泡,滋生細菌容易引發瘟疫。”黃景教沒有辯解,也沒有氣餒,第二天,他從縣里請來獸醫覃海明,為群眾分析雞苗死亡原因,并開展地平村首屆科學養雞技術培訓班。有了技術支撐,2017年,群眾共收益2萬余元。
2019年4月16日黃景教到地平村查看牛棚建設情況。
2017年,都安全縣推行實施了“貸牛(羊)還牛(羊)”產業扶貧項目。吸取上次的養殖經驗,黃景教意識到扶貧先扶智的重要性,主動邀請畜牧專家到地平村舉辦養牛、養羊技術培訓班。
“地平村養牛場就是黃書記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也是他一手帶領大家建立起來的。”地平村黨支部書記盧森康介紹。
2019年3月,黃景教爭取得到了后援單位都安縣供銷社的支持,加上駐村第一書記專項扶貧資金,他助力建成地平村養牛場,購進21頭牛犢。
2019年9月9日黃景教率村“兩委”成員到巴桑隊班建章家查看其房屋維修加固情況。
為了方便群眾切割牧草、攪拌飼料,黃景教又親自對接聯系,得到了嘉里集團郭氏基金會的贊助,為養牛場贈送了一臺鍘草機和一臺飼料加工機組,繁重的勞動力得到解脫。
2019年下半年適逢大旱,地平村養牛場因為飲水設施還未完善,12月中旬,牛場的人畜飲水告急,黃景教立即組織人員用車到拉烈運水,解決了場里工人和21頭肉牛的飲水問題。
“2019年12月26日早上七點左右,黃書記又到這里查看肉牛的情況,還細心地問我飼料夠不夠,玉米剩不剩,飲水足不足。只要我好好干,不僅自己脫貧,整村也能脫貧了。”盧海林說,黃景教每周至少要來牛場兩次。
2019年4月16日黃書記率村“兩委”成員及工作隊到弄費隊排查搬遷戶拆除舊房情況。
在黃景教的帶領下,群眾創辦了加忙隊農民養羊專業合作社、地平村加順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全村共存欄肉牛150余頭、肉羊400余只。
除了發展核桃、牛、羊、雞“3+1”特色產業,黃景教還結合地平大石山區特點,引資種植兩性花毛葡萄、引導村民種植旱藕等。在黃景教的努力下,群眾從被動種養轉變為主動申請,地平村貧困戶產業覆蓋率達100%。
2018年4月,黃景教第一書記任期已滿,為了帶領地平村一同跨入小康社會,他主動請纓,繼續留任地平村駐村第一書記。地平村2016年人均純收入2813元,2019年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4500元。至2019年底,地平村貧困人口只剩下5戶19人,貧困發生率降為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