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清華學子回鄉創業,河池首家無人機生產基地在大瑤山落地,并“展翅翱翔”;舉辦絲綢產業發展合作高端峰會,230名“高人”為“千億產業”建言獻策;組織千名專家人才獻智脫貧,1年開展幫扶活動51場次,10.8萬人次受益……
去年以來,河池脫貧攻堅喜訊頻傳、高質量發展捷報不斷。功勞簿背后是我市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提供的“智力”支撐。
為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我市在817個貧困村摸底調研,全面了解各貧困地區的短板和需求,實施千名專家人才獻智脫貧,定時定點深入貧困村開展農技指導、健康義診、教育下鄉等幫扶活動。去年以來,千名專家人才共開展幫扶活動51場次,受益群眾10.8萬人次。
為增強重點領域、產業的人才吸附力,我市積極打造人才發展平臺,聚集特色人才。通過實施人才小高地提升工程,共評審出河池市工業機器人才技術等5個市級人才小高地;開展“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層次人選評選,分別遴選出5位、30位第一、第二層次人選。
為助推河池高質量發展,河池推動產業科技論壇“升級”。利用絲綢產業發展優勢,積極舉辦“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絲綢產業發展合作高端峰會,230名專家學者、各級政府官員齊聚峰會,聚力推動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參與第三屆巴馬論壇——中國-東盟傳統醫藥健康旅游國際論壇,400位嘉賓共同探討、謀劃傳統醫藥健康旅游可持續發展戰略。
為吸引更多人才選擇河池、留在河池,我市強化意向引進人才跟蹤服務,動員河池籍在校生、優秀企業家等本土人才回歸河池建設家鄉;通過舉辦人才交流會、企事業單位人才巡回招聘會等,拓寬引才渠道,擴大人才總量;根據我市扶貧產業發展和健康扶貧需要,通過柔性引智匯智,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和云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柔性引進秦玉昌、黃必志等5人為河池市第一批特聘專家……
實施人才強市,貴在堅持黨管人才、頂層引領。為拓寬校地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市領導帶隊到清華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拜訪,最終簽署《清華大學—河池市人才合作協議》《加強農業科技及產業合作、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框架協議》,為我市在人才、科技、脫貧攻堅等方面帶來源源“智力”。
要想增強人才吸附力,做實做細服務保障最關鍵。為切實解決貧困地區引才難、留才難問題,我市將出臺人才安居、特約醫療、子女入學等具體辦法,營造尊重人才、見賢思齊的社會氛圍,踐行“哪里有人才、哪里就有服務”的關護人才理念,讓人才有更大的成就感、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