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化瑤族自治縣,“聯建聯養(種)”脫貧產業模式正如火如荼進行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凝聚強大合力。
當筆者走進大化縣中國大唐援建的蘇烈養羊場時,貧困戶覃飛娥正在羊場里嫻熟地給羊群投喂飼料。盡管汗流浹背,她依舊滿面笑容。她說,養羊場提供的這份工作,使她有了穩定的收入,也增添了自己脫貧的動力和信心。“政府安排我在羊場上班,一個月2000元,包吃包住,年底還有分紅,今年實現脫貧沒問題了。”她邊擦汗邊說道。
中國大唐援建大化縣“黨建引領·聯建聯養”蘇烈養羊場于2019年3月投入建設,是典型的易地扶貧開發養羊場,建設有標準化羊舍、配套供水供料、飼料獸藥房、消毒室、值班室、糞污收集處理系統等基礎設施。羊場采取“合作社+貧困戶”的合作經營形式,開啟“黨旗引領+易地扶貧+聯建聯養”運作新模式。養殖場飼養有七百弄山羊和努比亞黑山羊,在基地集中由合作社統一飼養、統一管理、統一經營,貧困戶按輪值表輪流參與日常管理。
據蘇烈養羊場負責人覃英詞介紹,養殖場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產業獎補及山羊銷售收入。目前,已實現兩次收入分紅,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08戶705人參與養殖經營分紅。
大化縣通過推行“黨旗引領·聯建聯養(種)”扶貧產業發展模式,促進肉雞、肉羊、肉牛、桑蠶和沃柑等產業發展,成功利用國家政策支持,推進消費扶貧,促進大化縣扶貧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作為大化縣“十大百萬”扶貧產業核心的肉牛產業,大化六恩肉牛核心示范區就是其中的成功典范。目前,示范區首期建成投產,形成存欄規模500頭的肉牛育肥養殖園區,已帶動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495戶參與肉牛養殖經營分紅。
一些收益比較高,但投入較大、周期較長、貧困戶無法單獨發展的產業,也因“聯建聯養”模式得以發展起來,大化縣都陽鎮忠武村沃柑產業便是一個例子。
在忠武村海拔300多米的東皇嶺上,225畝的沃柑樹依山種植,長勢喜人。近年來,忠武村東皇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建聯種”的“東皇嶺沃柑”在柑橘市場和電商平臺上熱銷,基地于2019年種植的第一批47畝沃柑于2020年4月初銷售完畢,合作社的社員們因此拿到豐厚的現金分紅。
自粵桂扶貧協作開展以來,廣東各界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多方面援助廣西,不僅設立寶安·大化消費扶貧展廳,引進“東皇嶺沃柑”作為主打扶貧產品,還在大化縣黨委、政府的牽線搭橋下,由深圳市寶安區鑫榮懋集團公司直接進入到果園進行點對點收購,直銷到深圳寶安區各大超市,打入深圳及粵港澳市場。目前,公司已從東皇嶺農民專業合作社收購4萬余公斤沃柑。
為了讓貧困戶持續增收,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成果,該縣加大對扶貧產業扶持力度,通過推行聯建聯養(種)扶貧產業模式,破解貧困戶增收難的問題。聯建聯養(種)扶貧模式既有效解決易地搬遷的貧困戶搬到縣城后沒有土地發展產業的問題,又破解貧困戶養殖技術落后、防疫能力差、產品銷售難的問題。下一步,該縣將加大管理,加強扶持力度,讓貧困戶通過聯建聯養(種)在扶貧產業中獲得最大利益。
(吳湞慧 藍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