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鳳山縣依托豐富的紅色革命資源,牢牢把握“紅色”主線,創新紅色教育形式,激勵全縣黨員干部牢記紅色初心、傳承紅色精神,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中擔當作為。
挖掘紅色資源,紅色教育“有話說”
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把“挖掘好、保護好、宣傳好、傳承好”的“四好”目標作為弘揚紅色革命精神的重點任務來抓,以修建紅色革命遺址和制作紅色革命紀錄片為主要形式,挖掘和宣傳紅色革命資源,立體化地展現革命先烈的紅色足跡。修建保護紅色革命遺址,重點修建打造鳳山第一個蘇維埃紀念館、八龍革命遺址、姜茂生將軍故居和中亭鄉“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紅色革命實踐基地等紅色革命遺址,以傳承紅色精神為主線,先后制作《百塊大洋百米詩》《五畝紅軍田》《紅軍巖》《晚霞尚滿天》等紅色紀錄片,實現紅色教育有基地有教材。
八龍革命烈士公園紀念碑
用足培訓載體,紅色教育“有地講”
堅持把紅色教育擺在突出的位置,把新中國史、黨史和當地紅色革命史等納入全縣黨員干部培訓教育的課程中,作為“紅水河大講堂”“新錄用公務員初任培訓”“農村黨員大培訓”和“一線課堂”等培訓班的必修課。圍繞傳承紅色基因的主線,依托本縣紅色教育基地資源,以各類培訓班為載體,靈活創新授課方式,采取“四個結合”(專題學與選題學相結合、現場觀摩學與室內集中學相結合、讀原著和視頻學相結合、學革命歷史和學悟新思想相結合)的辦法,讓黨員干部接受紅色革命洗禮、堅定理想信念。2020年以來,縣級舉辦的5期干部培訓班全部將紅色教育納入授課教程,約1200名黨員干部接受紅色主題教育。
創新送教形式,紅色教育“有成效”
鄧成同志到鳳山縣第一小學進行紅色宣講
堅持以“傳承紅色基因,樹牢愛國情懷”為目標,創新“送教上門”形式和豐富“線上線下”宣教模式,把紅色教育前移到學生課堂、農村書屋、街頭鬧市和網絡屏幕,讓接受紅色教育成為全民“必修課”?h關工委以“傳承紅色基因·做時代新人——學習鄧成同志先進事跡”為主題,邀請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鄧成同志到縣直各中小學校作革命傳統報告,8000多名師生受教。全縣9個鄉(鎮)以“講習所”為教育據點,開展“知黨史感黨恩跟黨走”主題教育活動,由包村鄉(鎮)領導、駐村第一書記為黨員群眾上專題黨課,2萬多名農村黨員群眾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縣離退休黨工委組織離退休黨員干部圍繞“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紅人”開展詩詞歌曲創作活動,累計創作紅色詩詞歌曲200多首,讓朗朗上口的詩詞歌賦傳遍大街小巷;縣黨員教育中心依托“鳳山微遠”微信公眾號,以紅色革命史、身旁的革命紅作為重點內容,累計推送紅色信息20多條,豐富黨員干部線上學習內容。